本报讯如今沪上已有不少中学生将国际标准舞引进了课堂,但也由此引来了多方评议。
据青年报报道,上海师大附中早在五年前就将国标舞引入了课堂。时任校长、美育专家张世定的见解是,国标舞的价值不仅在于今后的交际性,更在于它对左右脑的全面开发。起舞的青少年学生在塑造自身形体的时候,也培养了将理性与感性、逻辑与形象,乃至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能力。给中学生上了多年国标舞课的陈余音教师喜不自禁地说:“我在课上教伦巴、恰恰、华尔兹,但那群高中生们还嫌不够,不时到我这里来拷下新的曲带,自己编舞蹈。”
据悉,近年来,卢湾、普陀、徐汇等区的中学,已逐渐向学生们普及国标舞。向明中学毕业生、现为复旦大学国标舞协会会长的李维说,青少年学生跳国标舞的定位是“培养气质、锻炼仪态。”他还认为国标舞会继英语、电脑之后,成为新世纪大学生应该掌握的第三大工具。
对这一新鲜事物,接受最快的是学生们。而家长们则对中学生开国标舞课表现谨慎。多数家长对国标舞茫然无知,对男女生一起跳舞的形式表示异议,认为与国情不太相符。但一些致力于在高中生中推广国标舞的中学校长们则认为,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国标舞本身,而在于我们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还处于一种刚刚起步的阶段。国标舞进入了中学课堂,成为了青少年学生的一种时尚后,可以通过学校的氛围、社会环境去影响它的建康发展,最终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完美音符。